铜箔分切机的维护与保养是减少异常情况、延长设备寿命、保证分切精度的关键。需从日常清洁、定期检查、部件保养、系统维护等多维度制定规范流程,具体如下:
一、日常基础维护(每日操作前后)
1. 清洁保养
走料路径清洁:用无尘布蘸酒精擦拭所有接触铜箔的导向辊、压辊、张力辊表面,去除铜箔碎屑、油污、粉尘(尤其注意刀片附近的铜箔毛边,避免堆积后划伤材料)。
刀片与刀轴清洁:分切结束后,拆卸刀片(若为可拆式),用软毛刷清理刀轴缝隙内的铜屑,检查刀片刃口是否有残留异物,防止氧化生锈。
设备表面与环境:清理设备台面及周围地面的铜箔废料,保持工作区域干燥、无油污(避免滑倒风险及设备受潮)。
2. 运行前检查
安全装置检查:确认急停按钮、防护挡板、光电传感器(防卷入)功能正常,无松动或损坏。
物料与参数核对:检查待分切铜箔的厚度、张力适配性,确认刀片型号、间距与工艺要求一致,避免因参数 mismatch 导致异常。
二、关键部件定期保养(每周/每月)
1. 分切刀具系统
刀片维护:每周检查刀片刃口磨损情况,若有微小缺口,可用细砂纸(800目以上)沿刃口方向轻磨修复;每月对长期使用的刀片进行精度校准(用千分尺测量刃口平整度),磨损严重时及时更换(建议备用同型号刀片,避免停机等待)。
刀轴与轴承:每月对刀轴轴承加注专用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确保旋转顺畅;检查刀轴锁紧装置(如螺母、卡扣)是否松动,防止分切时刀片偏移。
2. 张力控制系统
张力辊与传感器:每周清洁张力辊表面,避免异物影响张力检测精度;每月检查张力传感器接线是否牢固,用标准砝码校准传感器灵敏度(确保张力反馈误差≤±2%)。
磁粉制动器/离合器:每月检查磁粉制动器的温度(运行时不超过60℃),若过热可能是磁粉老化,需更换同规格磁粉;检查气胀轴气压(通常保持0.4-0.6MPa),每周排放气管路中的冷凝水,防止气压不稳。
3. 收放卷系统
收卷轴与气胀轴:每周检查气胀轴的膨胀/收缩功能,确保卷芯固定无打滑;每月清理收卷轴表面的铜箔残留胶层(可用酒精浸泡后剥离),避免影响卷料平整度。
驱动电机与减速器:每月检查电机运行声音是否异常(无杂音、无卡顿),减速器油位是否在刻度线内,不足时补充专用齿轮油(型号参考设备手册),每年更换一次减速器机油。
4. 导向与定位装置
导向辊平行度校准:每月用水平仪检查导向辊是否水平,用百分表测量两端高度差(误差需≤0.02mm/m),若偏移需调整轴承座固定螺栓。
对齐传感器:每周清洁激光对齐仪或光电眼的镜头,避免灰尘遮挡导致定位偏差;每月校准对齐装置的灵敏度(用标准样板测试偏移检测响应速度)。
三、传动与电气系统维护(每季度)
1. 机械传动部件
齿轮与链条:每季度检查传动齿轮、链条的啮合情况,有无磨损、掉齿,对链条加注链条油(避免用黄油,易粘灰),松紧度调整至“按压链条中部下垂量≤2%跨度”。
皮带轮与同步带:检查皮带张紧度(按压皮带中部下沉量约10-15mm为宜),同步带齿面是否有磨损或裂纹,每半年更换一次老化皮带(避免突然断裂导致停机)。
2. 电气控制系统
电路与接线:每季度打开电气柜,用吸尘器清理内部灰尘,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氧化(氧化处用细砂纸打磨后重新紧固),导线绝缘层是否破损。
PLC与传感器:检查PLC运行日志,清除错误记录;校准触摸屏与操作按钮的灵敏度,确保参数设置无延迟;对接近开关、编码器等传感器进行信号测试,替换响应异常的部件。
四、周期性深度保养(每半年/每年)
精度校准:每半年用激光干涉仪校准刀轴与收卷轴的平行度(误差≤0.01mm/m),用水平仪调整设备整体水平(避免长期倾斜导致部件变形)。
易损件更换:每年更换所有轴承(尤其是高速旋转的刀轴轴承)、密封件(如气缸密封圈)、过滤器(液压油过滤器、气源过滤器),防止老化失效。
系统调试:每年对设备的张力曲线、收卷速度参数进行重新标定,结合生产工艺优化参数(如薄箔分切时降低张力梯度,避免拉伸断裂)。
五、保养记录与规范
- 建立《设备保养台账》,记录每次保养的时间、内容、更换部件型号及负责人,便于追溯故障原因。
- 操作人员需经培训后上岗,禁止违规操作(如超厚度分切、未停机调整刀片),避免人为损坏设备。
- 长期停机(超过1周)时,需将刀片拆卸后涂防锈油,收卷轴和气胀轴放气,切断总电源并覆盖防尘布。
通过以上系统性维护,可显著降低铜箔分切机的异常发生率(如尺寸偏差、表面划伤、收卷不齐等),同时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,降低维修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