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卷机传动异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?

2025-09-01

复卷机传动异响的核心原因集中在部件磨损、润滑失效、安装偏差、负载异常四大类,不同异响(如 “吱呀声”“咯噔声”“轰鸣声”)对应不同故障点,可通过声音特征初步定位问题。

1. 部件磨损:传动核心部件损耗导致异响

这是最常见原因,长期运行后部件表面磨损或变形,运转时产生不规则摩擦或撞击声。

轴承磨损:电机、导辊、齿轮箱的轴承是高频磨损件。

DL SVL-1550M 微电脑第四代锂电铜箔分切机.jpg

异响特征:持续的 “嗡嗡声” 或 “沙沙声”,伴随轻微震动;转速越高,声音越明显。

具体表现:轴承滚珠磨损后间隙变大,运转时出现径向窜动;或轴承内外圈锈蚀、有划痕,摩擦阻力增大产生异响。

齿轮磨损:齿轮箱内的传动齿轮(如直齿轮、斜齿轮)长期啮合,齿面易出现磨损、点蚀或断齿。

异响特征:“咯噔咯噔” 的间断性撞击声,或 “啸叫声”(高频尖锐声);齿轮啮合越频繁,声音越清晰。

具体表现:齿面磨损导致啮合间隙过大,运转时出现 “打齿” 现象;若有断齿,会出现周期性卡顿声。

皮带 / 链条磨损:传动皮带(如同步带、三角带)或链条长期使用后,易出现开裂、老化或齿牙磨损。

异响特征:“吱呀吱呀” 的滑动摩擦声(皮带),或 “咔咔” 的卡滞声(链条)。

具体表现:皮带表面起毛、开裂,与皮带轮接触时打滑产生摩擦声;链条滚子磨损或销轴松动,运转时与链轮啮合不顺畅,出现卡滞异响。

2. 润滑失效:缺乏润滑导致部件干摩擦

传动部件需定期润滑以减少摩擦,润滑不足或油品变质时,易出现干摩擦异响。

润滑油脂不足:电机轴承、齿轮箱、链条等部位长期未补加润滑脂,油脂消耗殆尽。

异响特征:尖锐的 “吱吱声”,属于金属与金属直接摩擦的声音;停机后手动转动部件,会感觉阻力明显增大。

润滑油脂变质:润滑脂长期使用后,受温度、灰尘影响,会出现干结、乳化或混入杂质(如金属碎屑、灰尘)。

异响特征:沉闷的 “摩擦声”,伴随部件温度升高(如齿轮箱外壳烫手)。

具体表现:变质的油脂失去润滑效果,反而成为磨料,加剧部件磨损,同时产生异常摩擦声。

3. 安装偏差:部件安装不精准导致运转错位

安装时的平行度、同轴度偏差,或紧固螺栓松动,会导致传动部件运转时受力不均,产生异响。

部件平行度 / 同轴度偏差:电机轴与齿轮箱输入轴、导辊与传动辊之间的安装不同轴或不平行。

异响特征:“嗡嗡声” 伴随周期性震动,或 “摩擦声”(部件边缘相互刮擦)。

具体表现:如电机与齿轮箱通过联轴器连接,若同轴度偏差超 0.1mm,运转时联轴器会产生径向力,导致轴承受力不均,发出震动异响;导辊安装不平行,会与传动皮带摩擦产生 “沙沙声”。

紧固螺栓松动:电机、齿轮箱、皮带轮的固定螺栓长期震动后松动,导致部件位置偏移。

异响特征:“哒哒声”(部件轻微撞击)或 “晃动声”,伴随部件位移(如电机运转时轻微晃动)。

具体表现:螺栓松动后,电机或皮带轮运转时出现偏移,与周边部件产生轻微碰撞;或皮带轮位置偏移,导致皮带跑偏、摩擦皮带轮边缘产生异响。

4. 负载异常:超出设备额定负载导致传动过载

复卷机长期超负荷运行,或膜料出现异常阻力,会导致传动系统过载,引发异响。

膜料阻力过大:待复卷的膜料过厚、过硬,或膜料边缘有褶皱、粘连,导致导辊或收卷辊转动阻力增大。

异响特征:沉闷的 “轰鸣声”(电机过载声),或 “卡顿声”(传动部件受力过大导致运转不顺畅)。

具体表现:电机电流超出额定值(可通过电流表观察),传动齿轮受力增大,啮合时出现 “打齿” 异响;若膜料突然卡住,会出现 “尖锐的摩擦声”(传动部件瞬间过载)。

设备长期满负荷 / 超负荷运行:复卷速度长期处于额定速度的 90% 以上,或收卷直径超出设备设计范围,导致传动系统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。

异响特征:持续的 “重载声”(电机、齿轮箱噪音明显增大),伴随部件温度升高(如电机外壳温度超 60℃)。

具体表现:长期过载会加速轴承、齿轮的磨损,同时导致润滑脂加速变质,双重因素叠加引发异响。

分享